阅读历史 |

第929章:地主的余粮(1 / 2)

加入书签

乱哄哄一直忙到下午,等基本控制住了局面后,李天顺才把狄婵儿等人从客栈接出来,住进了郡府衙门。

这么做的目的一是郡府衙门已经成了李天顺的最高指挥部,二是这里墙高门厚,可以保证众人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佃户们还要抢悦来客栈,被李天顺及时阻止了,让南掌柜的感激不已。

等安顿好后,李天顺众人便押着南天霸去取南老爷的银子。

南老爷藏银子的地点还挺隐秘,在他卧室的地窖里,需要打开两道门,再下一个三四米深的台阶才能进入。

地窖中有四口大木箱,上面都镶着铁皮,挂着铜锁,木箱的一半还被牢牢砌在了地里,这是为了防止盗贼把箱子抬走。

见此情景众人皆一喜,想来南老爷的金银财宝一定不少。

“钥匙在哪?”李天顺问南天霸。

“我也不知道我爹藏在哪了。”南天霸哆哆嗦嗦回道。

“让我把它砸开。”赵大锤举着大锤看向李天顺道。

“不行,你这一锤下去里边有多少好东西坏了,还是我来。”

李天顺道了句,从靴筒里取出冷月宝刀,“蹭蹭”几刀就将箱子上的铜锁悉数斩落。

“打开吧大锤。”随着李天顺吩咐了声,赵大锤揭开了四口箱子的箱盖。

随后众人就全愣住了……

原来这四口箱子里并没什么金银财宝,只有两口箱子里有银子,其它两口里装的都是账本。

而且从那些银子上的记号来看,一大半还是李天顺给南老爷拿的那五千两。

简单盘点了一下,南老爷自己的银子只有不到四千两,还有些品像一般的青铜器和瓷器。

赵大锤忍不住骂道:“这个老家伙,家财没多少,箱子倒是挺唬人的。”

岳华峰看向李天顺笑道:“难怪南老爷不在乎这几百佃户的夏收,咱们给他拿的五千两银子,比他攒得银子都多。”

李天顺翻看着箱子里的账本道:“老师您说的不错,南老爷虽然还有几家店铺,但岛上毕竟人少,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

不过他的真正财产是田地,还有这些佃户的欠条和地契。”

岳华峰走过来看了看,眼中现出惊色道:“好家伙,这一箱子还真都是地契和欠条。”

长公主也很惊讶的道:“没想到下面的佃户这么苦,只怕有几千份都不止。”

李天顺道:“不错,这些无田的佃户为了活下去就只能给地主干活,剥削他们也别无选择。

对国家来说也少受了很多税,反而地主是越来越肥,最可恨的是他们还对佃户放贷。

相比于佃户多干活,他们更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扩充自己的财富。”

长公主道:“我现在明白了你的做法是对的,只是为何父……为何朝廷不这样做?”

这就是社会的局限性,不过比起现在欧洲的农奴制还是先进了不少……李天顺心里道了句,却没有说出来。

“小倩,你在找什么呢?”侧旁传来了狄婵儿的声音。

李天顺看到,南小倩正在装着欠条的箱子里翻着什么,也不解的问:“在找什么?”

南小倩道:“我在找我们家给南老爷打的欠据,就是太多了,不好翻。”

“我帮你找。”红儿走过来道。

李天顺阻止了她们,笑道:“不用找了,我会把它们都毁了的。”

“真的么?”南小倩问。

“明天你就会看到了。”李天顺笑了笑道。

就在这时,南大苗走进地窖道:“李公子,我们找到南老爷的粮仓了,好家伙,那里面的粮食都能堆成山了!”

“把南天霸看好,走咱们看看去。”李天顺道了句,带着众人跟着南大苗去往粮仓。

就见在郡府后院,有一个直径大概有二十米的尖顶茅草屋,虽然很大但却很矮,只有不到两米高。

李天顺皱了皱眉问道:“这里能装多少粮?”

“能装不少呢。”南大苗道:“我带您去看看。”

众人走进粮仓,让李天顺更加纳闷的是,他看到地上除了铺着地板外,上面却空空如也。

“粮食呢?”李天顺不解的问。

“在这儿呢!”南大苗道了句,说着就把地上铺的地板一条条揭开。

接下来的一幕让李天顺众人都震惊了,就见地板下全是黄澄澄的稻米,而接下来南大苗的话更是让人震讶。

据他所说,这座粮仓的下方足有五丈深,装粮食足有十五万石。

李天顺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西北带兵时,按四万兵算,每年大概需要粮食二十万石。

也就是说,自己手中要是有四万兵马,这些粮食也够大半年用的。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粮食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