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集团整合,九龙仓争夺大战一触即发(2 / 2)

加入书签

等到80年,白银与黄金的收益到账,张卿将不再缺现金,那个时候才是兴华集团扩张最主要的时期。

将整个集团进行了业务整合之后,张卿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和记洋行、置地集团与九龙仓的收购上面。

通过安排在和记的财务得知,祁德尊在得到两亿五千万的资助后,先是抹去了一亿元的海外坏账,然后再企业内进行改革。

企图砍掉整个集团冗余的部分,投资短期看好的项目,企图让企业短期内恢复盈利。

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祁德尊只砍掉了香江部分盈亏的上市公司,海外那些持续盈亏的公司并没有处理掉。

对赌协议只剩下6个月,和记洋行还没有实现盈利。

再过6个月,祁德尊便不得不将手中股份交给张卿。

置地集团和九龙仓的股份经过兴华证券这么久的操作,收购到了17%和20%的股份。

张卿决定先对“怡和双翼”之一的九龙仓发动进攻。

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

其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

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

江湖上有传言称,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

怡和系的大班凯瑟克家族对于香江的态度悲观,对于香江前景并不看好。

所以他们家族对于香江的经营策略是绝不砸钱,将在香江的经营所得投资海外,开阔海外市场。

再加上经营不善,理念僵化,用自有资金大兴楼宇,却只租不售,导致资金回流缓慢。

只能通过出售债券来解决财团危机。

这就导致了虽然九龙仓是优质产业,每股股价极低,截止目前为止,九龙仓股价为9元,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股票总市值还不到十亿。

这么好的资产,加上这么实惠的价格,让各大财团都盯上了怡和手上这块肥肉。

但是因为英资的传统地位,让各大财团并不敢有所行动。

但是有汇丰银行支持的兴华集团,以及通过在房地产行业赚取了巨大利润的长江实业即将对九龙仓发动收购大战。

上一世,李黄瓜与包船王的九龙仓争夺大战是1977年12月底开始的。

这一世张卿硬生生将九龙仓争夺战提前了两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