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八章(2 / 2)

加入书签

筠点了点头。

闽大叔听了,连连道谢,转身大步流星的走了。

晚上,闽家。

闽大娘哄着女儿和小儿子睡下后,一手端着油灯,一手护着火苗防着被风吹灭,走到堂屋中间,将油灯放在桌子上。

小小的油灯只能照亮桌子周围一尺见方地方。

昏黄的灯光下,闽大娘看着大儿子,又看看丈夫。

两父子相似的脸上,现在阴云笼罩。

“娘!怎么又点这油灯!烟大不说,还照不了亮!”闽家大郎皱着眉头抱怨着母亲。

“咱们又不是往年艰难的时候,现在钱也宽裕了,还用着这一根绳子浸在油里的点亮的灯!风一吹就灭!!”闽大郎提着意见。

“咱们跟着陈家做包子生意,这生意起起落落的,最近好不容易才有起色!哪怕是这样,这两年钱比往年都赚的多!你跟着陈娘小娘子做事,工钱从来没有拖欠过。”闽大娘感激的说着。

“赚钱归赚钱,人却不能忘本!咱们都是苦出身,赚了钱还要攒着给你到了年纪娶房妻室。还有你弟弟妹妹都还小,这处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闽大娘教育着着儿子。

“你娘说的是!”一向沉默寡言的闽大叔附和着妻子。

“我年纪还小,娶什么妻!”闽大郎小声反驳着母亲。

“哎!当家的,你说姑娘今个跟你说的事情,睦州有人造反,是真的吗?”

“我去码头找不少人打听了,这消息是真的!不过那些人都没有当一回事。”闽大叔皱着眉头说着。

“那元什么的,真的会打过来?”闽大娘一脸的不相信。

“不会吧?肯定是以讹传讹!”

“就是,爹爹!我长这么大就没有听说过有谁造反,咱们南梁虽然一直被北齐压着打,可那都是在边境上。这杭城一直都是平平安安的。”闽大郎也不敢相信。

“儿子说的对,这杭城咱们少说也住的有十几年了,还是生了他之后从乡下进城来讨生活,一直到现在都平平安安的!”闽大娘摇着头说。

“就算那姓元的打了过来,这杭城城墙坚固牢靠,没等他近前来,就被官府给镇压了!”

闽大叔转了话题:“你们知道我今日做什么去了吗?”

“你不是跟陈家小娘子一起去买驴子吗?”闽大娘说。

“哎!姑娘好好的,买驴子干什么?”闽大郎问。

“就是,她们开店也用不上驴子啊?”

“爹,陈家小娘子还找沈木匠打了一辆车!”闽大郎突然想起来说道。

“沈木匠?他打的车稳固耐用,质量上乘,只是价儿可不低。姑娘她又找人制作车辆、又买驴子的,这是要干嘛?”闽大娘不明白的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