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七章(2 / 2)

加入书签

“娘,你让肉铺多送点肉到食铺,就在食铺先做点肉干准备着。”

“银杏,明天看看包子铺的面还够不够,不够了再去买!”

“娘,银杏,我刚刚看了,从杭城到京都,不论水路还是陆路都要走两三个月!”

“走水路坐船,不算行李,按人头按里数收费,沿途食宿都要投店,行李另外收费,这又是一笔花费。咱们找人做了马车,二十天后取。等拿到车,去买头驴回来。”

“如果有了消息,那么咱们要准备至少人和畜生三个月的吃食,一旦乱起来,咱们拿着银子都没处买吃的!”

“做外面穿的衣服尽量做不打眼的,咱们三个女子,行走在外多有不便之处!尽量低调一点。”

“娘,你看看能不能做点路菜,用罐子装着,或者拿猪五花肉炼出油来,用油封着五花肉,装在罐子里面,咱们路上可以吃!”

“银杏,你抽空做点馒头、饼子,放一放,看看哪种存放的时间长。咱们到时候提前做了带上!”

陈幼筠一口气说完,章云娘和银杏停下手中的针线。

好一会儿,两人都点头答应下来。

进了十月,天气渐渐转凉,陈幼筠和母亲、银杏将单衣换上了夹衣。

章云娘和银杏因为近来生意红火,也没人议论,就把睦州之事抛到脑后去了。

自从陈幼筠上了蟹黄汤包后,包子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而食铺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每天都有游人游玩西湖后,慕名到陈家食铺去吃饭,顺带欣赏那些士子留下的墨宝。

马上就要到沈师傅交付车辆的时候了,陈幼筠请了闽大郎父亲闽大叔来,专门跟他请教如何买牲口。

“一对牙三岁口,两对牙四岁有,五到六岁边牙现,七咬门龋八咬边!”闽大叔跟陈幼筠说着牲畜经。

这说的就是牲畜的牙口和年龄的关系,只有一对牙的时候大概有三岁,两对牙的时候大概四岁,等边牙长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五到六年的牲畜,牲畜的牙长满了以后差不多就是七八岁了。

这是比较通俗的说法,套用在马,骡,驴比较合适。

耕牛则稍有一些差异,“五岁生六牙,六岁出边牙,七摇八不动,九岁如钉钉,十岁裂开缝,十二岁后牙提升"。

牛属于反刍动物,这是根据牛牙齿磨损的情况来判断年龄。

在五年左右才能齐口,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就开始磨损。从长方形的逐渐磨损成椭圆的三角形,到后面牙齿逐渐的裂开缝隙,到最后前面的牙要比后排的长了。

闽大叔跟陈幼筠约定好第二天一早先到包子铺来,再一起到市集去找个牲畜经纪,一起去买。

他给帮着掌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