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二章(2 / 2)

加入书签

章云娘拿起一个包子一边吃一边给陈幼筠讲着注意的地方。

陈幼筠没想到吃个包子还有那么多讲究。

完美的汤包要有“提笼摆菊”的仪态,即摆在盘子上,像一朵绽放的菊花,用筷子小心提溜起来汤包就瞬时变成了一个“小灯笼”,透过光,甚至能看到汤水在里面摇晃。

章云娘讲完后,陈幼筠小心翼翼的咬破包子皮,吮吸着汤汁,不由得眯着眼睛感叹道:“好鲜哪!”

章云娘笑着摸着女儿的小脑袋:“傻孩子,用鲜鸡汤和蟹黄蟹肉做出来,当然鲜了!”

第二日。

经过十数次的蒸制,陈幼筠托着垫松针的竹制蒸笼,小心翼翼落在桌上。

然后一脸期待忐忑的看着母亲,前面多次都失败了,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成功呢?

之前跟着母亲学千层油糕和酥油饼都没有这么难学会,陈幼筠难过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手。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让母亲一样,厨艺精湛呢?

刚出炉的蟹黄汤包扁平饱满,里面的汤汁不断冲撞着吹弹可破的面皮,犹如活物在抖动。

看着纤薄如纸的汤包,经一番高温蒸熟,一个个呈半透明状,隔着面皮都能看到汤汁在里头滚动。

章云娘先咬破皮子,吮吸汤汁,进嘴略有些烫,馅心从汤汁中涌出来,轻轻磕碰着牙齿,浸泡在蟹香、肉香汤汁里的舌头,立马也变得鲜香起来。

章云娘品尝之后,不由的点点头。

得到母亲认可,陈幼筠开心的要飞了起来,终于成功了!

灰白砖墙、红漆门窗、八仙桌、木条凳…

陈家包子铺自上次重新开业后,焕然一新。

虽说店内小小的,只摆的下四张桌子。

但是陈幼筠觉得生意再次红火起来,指日可待。

闽大郎得了陈幼筠的吩咐,在杭城大大小小的闹市口吆喝着:“陈家包子铺三日后上新品啦!明天开始,三天内来店内买包子、千层油糕、酥油饼的食客,满三十文的,咱们统统奉送蟹黄汤包一笼。”

……

有心人听了,居然还有蟹黄汤包可以送,都心动了。

“小哥儿,你们家的蟹黄汤包正宗吗?”有人质疑着。

“您亲自去尝尝就知道了!”闽大郎笑嘻嘻的说。

“别人不好说,我反正觉得好吃的不得了!”闽大郎夸赞着。

“你怕是自吹自擂吧!”有个胖大叔耻笑着。

“大叔,是不是我夸大,你去尝尝不就知道了!这一笼蟹黄汤包可要不少钱呢!”

“去晚了,可就被抢光啦!”闽大郎也不生气。

“是吗,那我可得去尝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