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0章 不与民争利(2 / 4)

加入书签

商业发展迅速,作为交通运输的最重要力量,船运也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速!

而这种增速从立国初期就已经是开始了,到现在依旧没有结束!

大乾里的船厂不计其数,造船业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有大量民营资本进入的重工业。

而进入的人多,资本也多,也是导致了市场虽大,但是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后,很多船东也是恢复里理性,虽然他们依旧会挥舞着大乾王室银行的支票到处订购船只。

但是对船只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以前随便拉几个木匠造出来的船都有无数人抢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回了。

而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国内二十多家大型造船厂为了市场份额进行了惨烈无比的厮杀,这些大船厂资金雄厚,技术也强,造出来的船质量好,价格虽然高一点,但是在市场上有着巨大的竞争力。

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船东都是倾向于订购大型船厂的船只,而大量的中小船厂,其实都是依靠着价格优势去竞争的。

但是这种局面会维持多久?

哪怕是赵进这个明眼人都知道,虽然造船业看似还处于黄金发展期,但是这种黄金发展期是不属于那些中小造船厂的,而是属于大型造船厂的。

一旦市场需求没这么大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的中小船厂要倒闭呢。

这种大环境下,贸然杀入造船业,风险可是不小。

更何况,冯氏公司还是一家航运公司,和造船业可是不搭边。

别看两者都是和航运扯上关系了,但实际上区别大了去!

航运公司,听起来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就是花钱买一艘船,然后请上船长水手什么的,就可以运货赚钱了,基本没啥技术含量。

而造船厂,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制造业,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没点技术可玩不了造船。

如今大乾的造船业,经过这么多年的野蛮发展,早已经出现了不知道多少家造船厂,大型的造船厂都有二十几家,仅仅是长江两岸的大型造船厂就有十几家,黄浦江北岸短短数十公里的范围内,足足四家大型造船厂,大名鼎鼎的江南造船厂就是在这里。

至于中小型的造船厂那就更多了。

涌入的资本多,代表着竞争会非常的激励,如今很多没什么技术的中小型造船厂,大多也就是依靠如今的市场热度以及低廉的价格活着。

而大型造船厂,无一例外都是在研究更先进的造船技术,提高船只性能,降低成本,以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赚取更多的利润。

一旦市场不好了,那些大型船厂也搞价格战的话,中小的船厂立马就能够倒闭一大片!

这种情况下,冯氏公司跨行涉足造船业,风险可是相当大的。

赵进是搞不懂冯氏公司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突然进军造船业,而且还是跨界进军造船业,不过他也不是什么商场中人。

虽然他赵家的产业众多,不过赵家的定位依旧不是什么商业家族,而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除了他赵进外,赵氏的子弟基本都是一门心思的读书科举然后入仕。

目前为止,除了他赵进外,赵氏一族,包括直系和旁系在内,已经有先后十多人入仕了,虽然大部分都还是在低级官员上混着,但是只要有实力,加上一些运气,再有赵进的帮助,以后不敢说都能走上高位,但是混一个中级官员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这些,才是赵氏家族的根本,至于商业,只是附带的而已。

所以赵进的家族虽然有一大堆的资产,但是赵进却是极少过问这些产业的情况,基本上都是那些没有科举天分的落第族人在打理。

所以,赵进其实也是对商业事务不太清楚,他了解的主要是一些大方向的事务,具体的商业操作,他不专业。

所以感觉到惊讶,但也就是那样了。

不过抛开不理解冯氏家族要进军造船业不说,赵进还是觉得这个冯氏公司的动作可真够快的,能够在北岸开发区项目刚确定的时候,就能够收购到这一片紧邻开发区的沿江地皮,这可不是轻易的事。

要知道,这些地方可都是属于私人的,官府早年收购的地皮,都是局限在北岸开发区的范围里,而开发区的范围也不过三十多平方公里而已。

其大概范围是吴淞江以北大约八公里,黄浦江以西大约四公里的范围,总面积也就是三十三平方公里而已。

除开这些地方,剩下的基本都是属于私人的地皮!

自从北岸开发区项目立项的消息传出来后,北岸开发区周边的地价,尤其是临近开发区的黄浦江沿岸地带,其地价更是一天一个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