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8章 袭扰粮道(2 / 4)

加入书签

r> 林丹汗很有耐心的在等待,只是在很远的距离上监控着秦泷的步兵主力以及武当先的骑兵兵团,但是却丝毫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想法。

秦泷自然是乐于看见这种场面的,因为一天后,他又是跑出去了十多公里,然后开始修筑第四座城堡了。

再多修那么几座的话,他都能一路杀到东胜城旧址去了。

至于身后的几座土垒棱堡的安危,他也不担心,驻防的兵力只有千人不到,那些蒙古人如果真心发狠了,要攻打下来那是必然的。

但是蒙古人要想打下来,不死伤几千人也是不可能的!

一千人换几千人的蒙古人,赚大了,而且就算被他们攻下来了,回头他秦泷就能派遣部队反攻过来再驻防,来多几次的话,估计都不用去东胜城,在路上就能够把蒙古人给耗光了。

林丹汗也的确是没打算去啃那些看似简陋的土垒棱堡,他只是派遣了两千多人尝试进攻一番第三座土垒棱堡,死伤了几百人后就是果断放弃了。

这些土垒棱堡,分明就是陷阱,引诱他们进攻的陷阱,真要一个个打过去,他们蒙古人就得死光了。

大乾和蒙古人的这一场战争,比拼的并不是双方的聪明才智,而是硬实力的比拼。

因为不管双方将领都不傻,秦泷以及武当先,这些都是经历了国内统一战争的老资历将领,更何况都还有一整个的参谋团队帮他们出谋划策。

大乾的参谋制度,在统一战争之处还只能是说可有可无,更多的是依靠将领个人才华,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参谋制度也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能够担任参谋的人,往往都是同届里最优秀的军官。

这一点,是和大乾陆军独特的晋升制度分不开的,大乾陆军的军官们想要晋升,是不可能说当了队长就当营长,然后就是团长,再过来就是师长的,中间必须需要其他职务的过渡,尤其是团长到师长这一级别的跨越,通常被上面看中的团长会被抽调到作战部担任作战参谋,或者是其他类似的职务,然后才能够成为准将,去当副师长或者师参谋长。

统一战争结束后,还从来没有上校团长直接晋升为师长的例子!

这样的独特制度也就确保了,大乾陆军的参谋团队,能够集中大量拥有一线部队作战经验,同时军事理论扎实的军官,让大乾陆军的参谋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让参谋的作用更大。

一个人可能出错,但是一群人综合讨论的时候,各种对错都会被摆出来讨论,最后选择的方案,那都是经过无数讨论出来的方案,哪怕是里面有着什么缺陷,但大多已经是事先知道,并会做出一点的防范。

同样的,林丹汗那边虽然没有什么专业的参谋团队,但是蒙古人常年南征北战,尤其是林丹汗本人,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和敌人厮杀度过的。

他以及他的部下,那都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这些人,哪怕是没有接收到专业的近代化军事培养,也没有什么参谋帮他们出谋划策,但是依靠经验以及军事才华,同样能够避免绝大部分的错误。

所以,双方几乎都是不太可能犯下一些低级错误。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不会犯错,更加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能够在战斗中获胜!

战争,总是会有胜负的,这一场河套战役,不是以秦泷第九兵团失败告终,就是以林丹汗的骑兵大军失败告终,而谁胜谁败,那就是目前谁也不知道的问题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双方都是拥有了强大的自信,对己方的实力都拥有强大的自信!

秦泷的自信来源于大乾的强大实力,这种实力体现在后备兵员的充足,物资的充足,武器的先进,而林丹汗的自信来源于己方大军的丰富战争经验以及强大的骑兵力量。

一旦让他汇集起来十几万骑兵,足以横扫整个草原!

双方的自信也是让他们坚定的执行着自己的战略,秦泷就是想要杀到东胜城去,把东胜城修起来,在草原上插入一根大钉子,直接顶死蒙古人。

林丹汗则是想要把这几万人歼灭,再不济也要重创他们,打消大乾在未来数年里再一次出兵草原的念头。

双方如此针锋相对,也就意味着虽然双方大部分时间都还保持着克制,但是战斗却是始终会爆发的。

距离长城防线三十二公里处,平坦的草原上耸立着一座周长只有数百米的城堡,这座城堡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新修建的,而且还非常的简陋,城堡的外围还可以看见众多匆忙施工所留下的痕迹。

这座堡垒,就是秦泷所部出长城后所修筑的第二座土垒棱堡,被命名为南林堡,此地驻防了八百多名大乾将士,其中包括了五百名一线部队的将士,再加上三百多名预备师的将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