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7章 整顿乱象(2 / 4)

加入书签

行和证券公司打交道,捞点钱什么的不要太简单。

但是就和赵进上的折子里说的一样,这样的金融司整顿肯定是需要整顿的,但是却不能下猛药,得慢慢来,如果是一股脑把整个金融司都一锅端了,那么对大乾金融业的打击太大,会造成金融业动荡的。

敲打完赵汝才和王明静,让他们两个人,老老实实做事别整天琢磨着排除异己后,金融司乃至整个财政部才算是进入了平稳的过渡期。

虽然那个时候,金融司的高层已经是被干掉了一小半,但总算是维持大体的框架。

这个时候,赵进也算是发挥出来了自己的狠厉手段!

人家以前干的可是抓人的活,现在虽然转行了,但是整治人的手段依旧众多,再加上赵进也没大开杀戒,只是让那些下属们稳定下来工作而已,所以哪怕金融司的司长不在,左副司长称病,但是在他这个右副司长的主持下,金融司还是保持了稳定,开展着正常的业务。

不过影响还是有的,只是被压制到了最小而已。

只不过他也是感受到了来自赵汝才以及王明静双方的压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今金融司的这些官员们,非但没有感谢他结束了金融司的动荡,反而是开始排斥他,虽然办事不敢阳奉阴违,但是也不是那么的利索。

因为这些官员们,要么是原来属于赵汝才派系的人,要么是王明静最近安插进来的,他们对赵进这种把双方的矛盾直接捅到大王面前的行为是不太感冒的。

这其实也是很多官员们的共同想法!

他们觉得,大王是属于高高在上的,而他们臣子之间的这些事情就不要轻易打扰到大王了,自己内部解决即可,如果什么事都需要大王出手的话,他们这些臣子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嗯,这种想法其实说白了,还是想要限制君权。

这也是文官几千年来的传统了,臣子和君主之间,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争夺权力的博弈之中。

楚行作为君主,自然是想方设法的保持君权,限制臣子的自主权,而这些年他依靠着统一天下的威望以及各种制度,干的还不错,大乾的权力被他牢牢的掌控在手里头。

但是,那些臣子们虽然忠于楚行,却是不代表着他们不会争权夺利。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内阁会议的存在了。

所谓的内阁会议,其实就是内阁各部尚书集中在一起商讨事务的会议,楚行是不出席的。

楚行出席的内阁会议,那个叫御前内阁会议,两者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简单来说,当遇上什么重大事务的时候,内阁内部会先召开一个内阁会议,然后值房那边的大臣们也会私底下进行联络通气,争取达成协议,如果能够达成协议的话,那么这件事往往就不会大费周章,然后搞到御前内阁会议里进行争论,进行最后的刺刀拼搏,一举定胜负。

当然了,一些重大事项,关系到各部门利益的事情,那么基本上也是无法达成内部协议的,最后倒是要闹到楚行那里去。

不过这些事情严格上来说还是比较少,只是每一件都是大事,能够影响大乾未来的大事。

倘若什么事内阁那般都是报上来然后在御前内阁会议里进行讨论,那么别说楚行了,就算是这些大臣们一天到晚也别指望干其他事了,一天十二个时辰每时每刻都在开御前内阁会议都不够时间。

这种政治大环境,是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官政治的传统延续,哪怕是在大乾,楚行如此强势的情况,也是无法避免,只能说是把负面影响降低到了最小。

如此环境之下,赵进把金融司的事情直接捅到了御前,这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别人不待见他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赵进在乎吗?

他不在乎啊!

上书之前,他就知道自己会成为赵汝才以及王明静双方派系的眼中钉,所以他选择当一个孤臣!

只要大王继续看重他,这点事算个屁啊!

赵进在金融司忙着,虽然工作有些不顺心,但总算是把金融司给初步稳定了下来,这个时候,金融司的左副司长看见局势稳定,立马就是病好了,然后回到金融司坐班。

此时,在大王的亲自指示下,吏部那边也是重新安排了一个金融司司长任职。

这种情况是让赵进松了一口气,这金融司终于算是走入正轨了,而自己也不用担心着有一天就栽到水沟里不得翻身了。

至于趁此机会升官,成为左副司长甚至代理司长之类的,赵进根本就没想过这一点,他才刚升官呢,不可能又升,这不符合大乾官场的规矩。

金融司初步稳定了下来,赵进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