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章 战前交锋(2 / 4)

加入书签

推翻报名,改天换地的初衷,随时会动摇。

不然,他的支持者就会变少。

救国救民,推翻暴明,建造一个新世界。

一切都是为了推翻暴明,推翻暴明便是为了一切。

这是因为伪明,一直如同大山一样,压在大乾身上,压在楚行身上。

而你连一个不应战的机会都没有。

大明从最基础的七品小县官到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都将大乾视为洪水猛兽,恨不得当场剿灭掉。

出征之前,即便是在楚行看来,一向是没心没肺的齐岐山,都拉着自己的手,忍不住垂泪。

说什么大王兢兢业业,一心为国,此番出战,必胜芸芸。

雄主装久了,甚至于有时候楚行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真的如同朱元璋、李世民那样的雄主。

可天底下,哪有穿越六年,三年东躲西藏,三年创业,最终才打下那么点家业的雄主哦。

换做朱元璋,怕不是都有数省之地了。

换做李世民,怕是早就踹开了燕京的大门了。

可是自己呢?

自己是真不容易啊,费劲了心思,才有了尺寸飘摇之地。

还让人家伪明的一干文武大臣逼得东躲西藏,连王纛都一口气准备了三面。

说是故布疑阵没问题,其实不也是一种形式的逃亡么?

当然了,外人看来,肯定不是如此的。

这不只是因为他这个王上顶住了压力,保住了大乾的土地,更是因为他总是在最后时刻,扔掉所谓的统治者特有的理性,用最激进的方式来推动大乾的未来。

这些行为,怎么看,怎么像是感性大于理性,怎么看都摆脱不了反贼习气。

实际上,有的时候,楚行自己都不知道,他面对自己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时候的言语和状态,到第是发自内心,还是表演出来的。

每次做出决策时,到底是出于理性还是感性?每次被逼到没有退路时的决定到底算不算鲁莽与无知,算不算感性的强烈释放?

最起码,这一次听闻孙承宗等人,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意图吞并大乾的时候,楚行关于西征的决策,在他自己看来,是有些糊涂了。

当然了,释放感性也好,顺从理性也罢,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又或者说,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说可想的了,才会放空自己,在心中泛起这些简直相当于立旗一样的怪异思绪。

至于说到立旗子,楚行就更是虱子多了债不愁了。

楚行端起茶盏,笑着说道:“谁曾想到,这日照的茶叶,竟然喝起来也是有滋有味的。”

楚行回过神来,品了一口,然后朝着一脸惊愕之色的刘必显下达了命令,“整日里写军令,写政令,怕是你也倦怠了,这般派个信使过去,给齐岐山,颍州的胡尚书、凤阳的赛首辅,还有扬州的冯夫人,还有我那王妃,都送一罐日照绿茶过去,让他们也尝尝咱们山东老家的土特产。”

刘必显茫然听令,却在走了两步之后转过头来,并一动不动望着王上。

“何事?”楚行负起双手,不以为意。“你是觉得,日照绿茶差那么点意思吗?”

“非是此意。”刘必显终究是没忍住。“王上,三日后说不得便要决战了……”

“哈哈哈哈,刘必显,你的心乱了啊。”楚行却不管刚才自己的百转愁肠,反而开解起身边儿人来,“哪有那么容易啊,朱大典和陈先赟都不是那种憨货,陈先赟连番逗弄朱大典,只是纯粹的试探,你让他打,他也没做好准备。”

“而我是朱大典,也不会真的开打的,那只是一份纯粹消遣性质的回信罢了,三日之后,他也不会打,顶多咱们浮躁一下,让他得利。”

说到此处,楚行再次笑道:“其实,即便是三日之后开打,便妨碍我给身边儿,臣子们送些茶叶吗?”

刘必显沉默了一下,点点头,便开始派遣信使,分发茶叶去了。

有些话,刘必显虽然不说,但是心里却很清楚,再最初的时候,自己面见大王,大王给人的感觉,如同大山,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但是随着大战将至,刘必显逐渐发现,大王原来也是人,也有感情。

他也会对未来前途迷茫,他也会畏惧。

只是他比较会装,在臣子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谓,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罢了。

不过在刘必显看来,这些便已经够了。

莫非真的指着国主,跟戏曲中的神仙人物一般么?那身为臣子,压力也太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