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凤阳危(2 / 4)

加入书签

必显,以及李宗为本人外,其余人等俱皆变色。秦去疾不是在镇守青州府吗?怎么忽然去跨海登陆了?

秦去疾如果不在青州府,那岂不是意味着整个山东西部,最后一道防线,就成了陈先赟一个人?

陈先赟一旦崩溃,那岂不是意味着山东之地,尽数暴漏在朱大典的攻击范围内?

“好教王上知道……”李宗为深呼吸了一口气,也是勉强相对,很显然因为问题的突兀而有些措手不及:“臣大约猜度,应该是成了!”

“怎么说?”楚行追问不停。

“臣并不知晓具体的情况,只是出发前,观看了秦去疾将军的准备情况,应该是没有问题……”

“他给孤的奏疏里也说准备很完备。”

“可是今年海上风浪大,且明军沿海是有水师防御的,能否突破也是一个问题。”李宗为略显犹豫,见楚行拧眉看向自己,李宗为陡然间精神一震说道:“不过,秦去疾将军用兵素来稳妥,不浪费时间,不做冗余之事,且明军大军南下,京畿之地的防务,再怎么稳妥,也应该是有个限度的。”

“不过说到底事情还是有些仓促。”见李宗为强打精神,楚行知道自己有些心急了,忍不住长叹一声。

“仓促虽然仓促,但是眼下京师空虚却是实打实的。”李宗为也颇为无奈,因为他虽然认可秦去疾渡海作战的计划,但是具体的效果是啥,他也不知道。

因为这水师一旦上了茫茫大海,想知道情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且去!”楚行抬手相对:“今日事不许说与别人,回去替孤安抚臣僚之心。”

李宗为即刻会意告辞。

“王上!”李岩严肃至极:“到底出了何事?秦去疾部渡海作战又是怎么一回事?”

没有得到确切答复的楚行扶额不动,一声不吭。

而渐渐平复心情的齐岐山无奈起身,却是对着莫名其妙的胡烨和神色严肃的李岩说出了一句话来:

“明军并未彻底攻克固始、商城,乃是偷渡汝水,偷袭八公山成功。”

“八公山?”李岩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寿州以北,下一步就是寿州了。”跟着楚行混了那么多年的胡爷,倒是不一般的,顷刻间面色煞白,脱口而出:“中都危矣!”

李岩身形晃了一晃,也是面无血色,半日方才失声相对:“怪不得十几万大军云集河南湖广,却连固始等地都不能一鼓而下,也没有从大股增兵,怕是早在窥伺水路了……”

“他们的探子看到了孤的王旗,以为孤在那里。”许久都没反应的楚行忽然于闭目中出声,“天下人也都以为孤在那里!”

“关键是该作何应对?”胡烨强压内心慌乱,严肃相对。胡爷字起家以来,是大乾臣子之中,最能临危不乱的。

“两条路而已。”李岩很快也冷静了下来:“一则发大兵救援凤阳府;二则佯作不知,寻机决战……王上!”

“你以为该如何?”楚行干脆应声道。

“其实明军未必就能渡过去许多兵。”李岩稍作思索,继而再劝:“因为他们在内陆没有那么多船!发兵救援问题应当不大,可秦去疾……”

李岩下意识的看向了舆图之中,山东的方向。

“若敌军兵少,本地自能抵挡,若敌军兵多,水道狭窄,明军一旦堵塞,便无法及时发兵,所以便大略可以指望凤阳周边兵马去救。”楚行抬头相对,打断了李岩:“但问题在于,秦去疾此时到底有没有杀进去?还剩多少兵?”

“若杀进去,便是不亏!”齐岐山咬牙道:“北直隶,那是大明的首府,若是被偷袭,怕是惶恐姿态不亚于我们……”

“不对。”胡烨摇头不止,“秦去疾若是成了,一时半会退不回来,山东反而空虚。”

“王上,秦去疾一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岩也想到了关键。

“其实也并非是仓促起兵,而是朱大典入侵山东之前,孤便与他有过一段时间的跨海作战的讨论。”

楚行坦诚相告:“这次临行前,孤决意死守颍州,更与他有沟通,彼时所想,他若是进攻京师成功,造成一定的破坏,便可以牵制大量的明军。

而且朱大典若是不能攻克山东各地的话,我们便可以调集重兵,直接吞了他。

便是秦去疾不参与围歼之战,也能使得天下震动,各地的伪明士兵,士气尽丧!”

“孤未曾与其他人讲过此事,之前他在军报中稍有提及,也都被孤私藏了下来。”

李岩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个计划固然不符合他的固守心思,大王上对下属瞒着许多事情也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