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军事农事天下事(2 / 3)

加入书签

历任皇帝,历代贤臣们,都在努力做这些事情。

可招揽流民就不太一样了,大明虽然也不断尝试着招揽流民,但是效果不佳,因为招揽流民,需要强大的国力,大明已经做不到了。

而流民的大量增加,已经成了影响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可楚行却要做这件事情,在孙元化看来,十分的了不起。

首先,流民也是人,他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活下去已经成了巨大的奢望,楚行招揽他们,给他们分配土地,本身就是一件大善事。

其次,这些流民一旦安定,有了产业,能够安心的生活,势必会对伪乾这个政权,产生极大的归属感,那么这些人就再也不是大明的百姓了。

甚至有朝一日,朝廷围剿,他们还会成为反抗大明的中坚力量。

其次,则是分配藩王的土地了。

为什么楚行造反之后,感觉日子每天都紧巴巴的,但是绝对比崇祯皇帝过得香?

因为大明的宗室,已经成了天下最大的负担。

每年为了应付宗室子弟的开销,要花费大明财政将近四分之一的钱财,甚至一度超过军队。

这么庞大的负担,如何能够让朝廷喘得过气来。

而且这些不是生产的米虫,还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压缩百姓们的生存空间。

朝臣们不是不知道,宗室是天下的大问题,但是谁也没有办法解决。

可到了楚行这里,就压根不是负担,甚至楚行觉得是福利。

首先,楚行是绝对不会给宗室一文银子的,他们如果不自己从事生产,那么就等着活活被饿死。

其次,他们积蓄或者崇祯皇帝赏赐的田产,楚行也准备给百姓们都分配下去,打击他们一家,可比打击那些分散的士绅要简单的多。

对此,孙元化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谏,在他看来,宗室的土地是不允许分配的,但是分配了宗室的土地,却可以养活更多的百姓,所以最终他的选择是闭嘴。

不过,楚行也能从孙元化的小表情里,看到他对于自己的选择是有些不满意的。

只是楚行压根就懒得搭理,在他看来,孙元化的思想觉悟,还没有完全转化,他还是属于崇祯手底下的旧官僚。

自己不会跟自己一样,为天下,为百姓着想。

这一天,楚行照例跟孙元化谈了半响开发盐碱地的事情,临走之前还说道:“孙先生不必送了,外面冷,本王晚上回来跟你拼刺刀。”

然后压低了声音道:“这才咱们都别带护具,真男人,就该该感受下刻骨铭心的痛。”

孙元化立刻吹胡子瞪眼,然后推着楚行的后背道:“你赶紧走!你一个武夫,怎么这般欺负我一个读书人!”

“这怎么叫欺负呢,这叫改造啊,我必须抹点你身上那份书生气,要你更像大乾的官员一些!”楚行哈哈一笑,然后带着几个亲卫出去了。

海州城以南二十多里外的一个名为兴云村的小村庄里,李大虎的临时指挥部就设置在这里。

而此地也早就成为大军云集的巨大的军营,原先的百来多村民就已经跑的跑,少数没跑的也是瑟瑟发抖的躲藏了起来,好些村民甚至还要当场加入大乾王师呢,饷银什么的都不要,只要给一口饭吃就行!

对于这些自愿投军的人,大乾王师历来都是优待,随军行军的兵部官员很快就会把他们带走登记造册,然后送进新兵营里。

兴云村里唯一的一座三进宅院,此时已经是被李大虎以及他的众多下属们所霸占了。

在这院子里的花厅,巨大的花厅前摆着一张巨大的长方桌,桌子两边的十多把椅子上各自坐着南下大军的主要将领们。

他们各自攀谈着,聊着最近的情况!

“要我说,也不用等了,我们直接杀上去,直接把他们截杀与涟水中岂不是更好,何至于现在这样浪费时间苦等他们主动过来啊!”说话的这人声音有些粗狂,不过肩膀上却是挂着指挥佥事的职务。

此人的话让不少人都是想要反驳,但是说话的这人却是李大虎信任的将领,自然是有分量的,旁人都是不好轻易开口了。

不过此时却是有人道:“主动出击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既然能够以逸待劳,我们为何不利用兴云村的地理优势,只要我们在炮加起来,他们一艘船都过不去,到时候他们必须要来攻打我们这兴云村,届时,重演巨洋河战役也不是不可能的。”

此时众人望向说话之人,只见是此人年纪二十五六,同样也是指挥佥事,但是在众人的心中,这个指挥佥事却相当有含金量。

因为其原官职是虎贲卫第一千户所千户。

此时王冉继续道:“你们看,我们现在占领的兴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