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才子温睿渊(2 / 2)

加入书签

,跟憨憨一样的行为。

过一段时间,自己肯定要好好敲打一番这帮不知道好歹的家伙。

竟然将自己的地盘当成大明那种皇帝说话如放屁的地方,怎么可能?

而且,文武分离,军政分离,那是自己一直追求的东西,这帮家伙纯粹是脑子浑了。

当然,温睿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也是楚行要见他的原因。

温睿渊,这个字眼在战争频发的大乾,并不是如何响亮。

但是大乾的文官集团,对其却非常的认可。

因为他和一般的大乾官员不一样,因为他很有才华,甚至在北国,他的才华是比吴子霖还要响亮的。

当初,楚行跟红娘子他们在安丘县品酒的时候,都听茶博士赞美过这个少年天才的名号。

在楚行看来,如果不是他时运不济,他比左懋第这种九龙会大哥差不到哪里去。

这位大乾的后起之秀的出身也算是显赫,祖上三代为官。

他自己也是山东本地有名的神童。

据传言,他三岁能文,五岁能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十二岁便入场科举,去蹭了蹭大明的神童科举顺风车。

连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博得生员功名,成为外人眼中的科举种子选手!

当时众多人认为他不用多久就能够考中举人,进一步考中进士,最后成为人人敬仰的进士官老爷!

奈何家道中落,就是中落了。

朝中无人,想做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他才华再横溢,也抵不过人家的家庭。

乡试就输了。

不过即便是落选了,但是依旧有众多人看好他,安丘县里的书香门第刘家更是把嫡女嫁给了他,认为他下一场定能通过院试考中举人功名!

可惜的是三年后他第二次参加乡试,依旧落选,因为他爷爷昔日在朝堂的政敌,死活不给他翻身的机会。

这个时候,已经二十多岁的他已经不是少年天才了,而是成为了众多为博取举人功名的秀才中的普通一员。

科举示意的他终日流连于青楼画舫之中,留下众多诗词在坊间传颂,在诗词上的建树让他在山东文坛里也是闯下了不小的名声。

又三年后因为丧父要守孝没去考,数年后打算再去考,奈何一场大病让他根本起不来床!

蹉跎多年后,等他第三次参加乡试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中年秀才了,结果很悲催,依旧没中!

爷爷昔日的政敌的徒子徒孙们还在,说什么也不给他这个机会。

少年天才的名头早已经不知道被扔到了那个角落里!

在大乾王朝崛起前夕,他参加了人生之中最后的一场乡试,这一次同样悲催的没有考中,带着万分失落回到安丘县后,恰逢大乾王朝横扫了安丘县。

这个时候,感觉到人生暗淡无比的温睿渊在亲眼看过了大乾王师数次击溃明军官兵,甚至在第一次巨洋河战役里击败了府城官兵的进剿后,他牙一咬,脚一跺就是投了贼!

不是我温睿渊不愿意将一腔才华贡献给大明,是你们比我走绝路的。

凭借着主动投效以及秀才的高学历,还有他在山东文坛里的少许名声,刚来投,大乾王朝就是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起步就是一个户部的从五品员外郎!

而这个温睿渊的能力也的确不错,在众多投诚大乾王朝的读书人里杀出了一条血路,不久之后就是开始担任郎中,正五品。

其政绩,其能力,得到了大乾一众文官的认可。即便是赵汝才这样的大佬,也不得不感慨,大明的官老爷们是真的瞎了眼,给大乾送了个这么个人物过来。

这一次,楚行决定要跟这个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好好聊一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