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六章 知识强军(2 / 3)

加入书签

构,来让完成扩编后的救民军能够有效作战。

未来他是绝对不可能再亲自指挥十几个卫作战的,要想让这支军队发挥出来战斗力来,就必须有几个统兵的大将分别指挥一支部队。

因为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救民军的数万人,是不可能说一直都集中在一起作战的,占领了青州府之后,它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而且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会有大量的明军从多个方面对青州府发动进攻,这就要求救民军需要具备多线作战能力。

于此同时救民军的规模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就会继续膨胀到最起码三万人以上的规模,而在这个时间之内,楚行不仅仅要编成基本战术作战的编制单位,同时也要为这种基本战术单位制定一些作战条例,完善作战理论,这些都需要时间。

这打仗,可不是说有人有枪就可以的,是需要军事理论作为支撑的。

而这个军事理论怎么来,自然是需要依靠大量的训练、推演以及施展来推倒的,不可能说凭空想出来后就用的。

而这也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楚行不打算拖延太久,很快他就是和作战司的一群参谋们一起进行了连续数天的推演。

推演的过程中,楚行甚至对前线的战事都没有过于关注,只是每天看看战报而已,而秦去疾在前线打的虽然不算出彩,但绝对中规中矩,沿途击溃了好几拨中小规模的明军,正在稳步推进。

以秦去疾麾下的兵力,攻城略地不成问题的,秦去疾之所以不着急着进攻,乃是为了避免出现大量的伤亡。

秦去疾是老将了,楚行并没有进行干涉,反正只要不出现太大的意外,结果就是注定的,至于过程如何,楚行如今也是不怎么关注了。

这几天他的关注重心都是放在了扩军之上,扩军之中的招兵,薪饷,火炮等诸多问题一一制定了解决办法后,他就是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编程基本战术单位上来了。

这份全新的编制被制定出来后,楚行并没有拖延太久,很快就是颁布了下去,让各部队根据新式编制计划完成改编、扩军。

新扩军计划除了扩军、编制内容外,进一步完善了救民军的各项细节制度,很多细节都是制定的非常详细,比如这行军包袱该如何包扎,正规场合下走路必须抬头挺胸,身着干净整洁的军服。

甚至称呼都是进行了统一规定,而不再是之前那种胡乱称呼。

由此正式确定了小旗、总旗、百户所、千户所、卫所、军等各级称呼,明确对上司军官的称呼不得称呼为大人,而是称呼为长官,正式场合以及官方书面文件一律采用全名加职务称呼。

这一份改变扩军计划,除了让税务的人天天叫苦说养不起上那么多人之外,救民军内部的军官乃至普通士兵们都是兴高采烈的,为什么?

因为一旦扩军,他们都会齐齐升官啊!

小旗会变成总旗,总旗会便百户,百户会变副千户,甚至普通士兵也有机会从下士,晋升为上士。

扩军所造成的晋升,是普遍性的,基本上全军有半数人都获得了晋升,而军官,更是普遍官升一级,少数优秀者更是连升两级,比如从总旗,一下子谨慎到了副千户,从百户晋升到千户,这都是典型的二连跳。

但是扩军也是造成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救民军的军官不够用了!

扩军之前,救民军的军官不说多,但是勉强也是够用的,毕竟之前的救民军扩军是比较慢的,规模也比较小,但是现在一下子扩军到数万人规模,所需要的军官可是成百上千,这一下子可是把大都督府的人给急坏了。

因为他们发生军官不够用了,找不到人来担任众多的军官职位,尤其是小旗、总旗这两个最基层,同时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军官。

虽然说大都督府那边每天都在招募读书人从军担任军官,讲武堂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但是依旧是无法短时间内满足救民军的庞大军官需求。

对此楚行是批示大都督府那边儿,让他们从优秀士官中选拔人才任命为基层军官,基层军官嘛,又不是非得要断文识字才可以的,再说了,就算是文盲但是也可以让他们当了军官后学习文化啊,刚好趁机恢复一下夜校和识字班。

本来楚行都是打算在军队里开设扫盲班了,试图把军队里的识字率提升上去,提升上去自然不是为了让他们更能打仗,实际上是文盲还是读书识字,对于普通士兵而言区别不大,都是听命令行事的炮灰而已,但是这件事情一直没有办起来,因为救民军一直处于大战之中,读书人也十分稀缺。

不过楚行一直有一项属于自己的后期计划,那就是等到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后,要从内部大量培养基层军官。

这年头的识字率太低,想要招募现成的读书人就读讲武堂,然后培养为军官,难度相当大,因为投靠大乾的读书人本来就少,而且大多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