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五章 谁说要愚民治国(2 / 2)

加入书签

今咱们东镇庙威震沂山,再庙啊,寨啊,叫起来就不顺了,要知道那些山下可怜的农人,都是老实巴交的顺民,让他们入庙,入寨,人家听着就怕,我觉得咱们不如叫开国建制,以后看见大王就叫皇帝!再去收服人口,用皇帝的旨意,大家伙都认这个……”

楚行刚刚端起一杯清茶,准备饮上一口,结果被杜刘娘这么一说,好悬将口中的水喷了出去。

楚行左右看看,见没有黄袍,这才稍稍放心道:“六娘,你这提议,前半部确实不错,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整天庙啊,寨啊,叫着确实不顺耳,而且大家连个职务都没有,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建制对我们很重要,但是称帝就免了,本王只想带大家过好日子,可没想过当皇帝!”

这也太夸张了,你让我一个封建帝国的村长,登基称帝,你是嫌弃崇祯皇帝,不拿我当眼中钉么?

杜六娘见楚行并不完全认可自己的意见,连忙解释道:“大王,谁让我们老百姓过好日子,谁就该当皇帝,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李夫子说,大禹治水,百姓安居乐业,故为帝,明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还我中原子民安定,故为帝,如今您执掌东镇庙,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虽然不是皇帝,在我们心里,却是比皇帝更重哩。”

楚行看向赛八仙和李宗为等人,却见这群家伙,一个个目瞪口呆,俨然是被眼前杜六娘的一番话给震惊了。

虽然是民间妇人之言,有些夸张,但是却提到了点上。

如今东镇庙南征北战,治下将近两千子民,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土匪窝了,制度、官僚都应该走上正轨了。

见自己手底下的文官呆若木鸡,楚行嫌弃道:“还愣着做什么,这么好的提议,还不速速记下来?开邦建制,你们不总是做梦说封官拜相吗?怎么不敢啊!”

赛八仙起身朝着楚行一拜,感慨道:“今日,臣对大王真的是心服口服了。”

楚行今日是与子民交谈的,自然不会与赛八仙搞那种君臣相和的老戏码,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子民身上。

有了杜六娘打样,百姓们踊跃发言。

一条条建议,源源不断的从大家伙口中提出。

听得楚行眼神之中,赞叹连连。

比如,山寨之中,各部要加强交流,东镇庙要组织狮子崮、刘青山旧部、以及新加入的村寨之间的通婚,加强大家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各过各的。

再比如,有先前的村长提议,不必将百姓悉数搬入东镇庙内,可以留一部分人,在山下耕种,一来可以替山寨搜集情报,二来可以替山寨搜集物资,第三,可以将山寨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贩卖出去。

楚行闻言,点点头赞叹道:“这个建议好!咱们在山下有人耕种,还可以拿着山寨的银子,去购买那些荒田,如今这兵荒马乱的,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他们不愿意种,咱们种就是了。”

建议一条条,连绵不绝,而且很多都填补了楚行等人日常管理东镇庙的漏洞。

在楚行的赞叹声中,赛八仙等人的目瞪口呆中,东镇庙第一届各阶层代表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待众人散去,赛八仙朝着楚行拱手,惊叹道:“大王,今日听百姓发言,老朽实在羞愧,未能给大王及时出谋划策,耽误了很多大事。”

李宗为亦说道:“以后也不用等大王开会,咱们没事儿就往下面跑跑,看看老百姓愁什么,缺什么,想什么,只要把他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咱们山寨就能做到越来越强。”

楚行看着赛八仙手里厚厚的册子,说道:“大家多抄录几分,留一份给我即可,很多事情是大事,是好事,但是咱们不能盲动,要好好思索一番再去做。”

赛八仙和李宗为同时拱手,“大王所言,正是老成谋国之道。”

楚行摆摆手道:“好了,别整这些虚的了,本王生病的这些日子,凤凰山可有军情传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