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8章 憋屈的使者们改革进行时(2 / 2)

加入书签

r>
“新税法推行,未有按照规定的纳税的,皆需要惩治!”

“第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兰陵太学、东海太学、泰山太学等升级为重点太学,五年之后实行科举制选官制度。”

“官员、官吏、将军、校尉等从科举制中选取。”

此言一出,

“太好了!我们读书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不过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百姓们欢迎鼓舞;士族门阀们人人苦起了脸色。

刚才前面的两项内容都是针对经济上面的改革,后面是直接对准选官制度。

汉朝的选官制度就是察举制。

察举就是推荐。

普通的百姓一辈子都是面向黄土背朝天,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

但是那些门阀士族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有着专门私塾老师传授知识,还有族内人员传授技巧。

这察举制就是专门为士族设置的,看那“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就知道这有多可怕。

袁术、袁绍成为汉末前期最强大的诸侯,靠着就是“察举制”的余荫。

我们都知道“王佐之才”是指荀彧。

但实际上,他还指王允。

王允出生于太原王氏世家。

汉末“八顾”之首的名士郭林宗评价王允为:“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这就又点像是花花轿子人人抬,你吹捧我、我吹捧你。

荀彧获得“王佐之才”的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